青瓦台是體現韓國人的精神與氣慨的地方。從高麗時代開始就用作皇宮,也曾用作科舉考場,日據時代是日本總督官邸,1948年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用作總統宅府,開始稱之為「景武台」,1960年改稱為「青瓦台」。現在的青瓦台本館和官邸是盧泰愚大統領在任時新建的。
青瓦台廣場前鳳凰雕像
當天早上前往青瓦台參觀,青瓦台是韓國總統府,坐落在首爾市西北部,面向景福宮,背靠北獄山和仁旺山,是韓國政治中心。我們所參觀的廣場是青瓦台廣場,廣場中央豎立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雕像,和中國的龍是相對的,象徵著鳳凰是不死之鳥,縱使被烈火所燃燒也能浴火重生,同時也象徵大韓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。
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是美國軍政府在1945年11月8日二戰結束後所建立。展示從史前朝鮮到1910年的韓國民俗歷史。民俗博物館最初建於首爾南山。1975年被搬到景福宮。目前的建築是1972年依照韓國傳統歷史建築特徵所建。該建築在1986年以前是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。後來國立中央博物館搬出,該建築被重新裝修並於1993年作為國立民俗博物館重新開館。民俗館共有3個展廳,還包括一個兒童館和一個室外展廳。
導遊於國立民俗博物館介紹常設展-韓國人一生
國立民俗博物館將朝鮮時期的生活型態,按照地域、功能、時代、類型等在各區展示。第一展室展出韓國民俗生活史,第二展室展出韓國職業、工藝與食衣住行,第三展室展出韓國人的一生。
本次經導遊帶領參觀韓國人的一生,藉由實景展示法展出韓國人的文化、生活面向,主要以主題式的展示手法陳列,其內容囊括節慶、婚禮、服飾、壽宴、飲食、醫藥、工藝、建築等,韓國至今仍許多禮節遵古禮進行,例如結婚仍穿著古式韓服,因此在此能一窺韓國歷史的沿革與民族意識,同時以嶄新的手法在時空交錯之下能進一步了解韓國文化歷史,以實景的佈置與解說,完整呈現當地的文化特色,並能體現文化的脈絡與張力。韓國的博物館參觀率相當高,且成為國中小學了解韓國文化的重要場域。
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運用相當豐富的科技手法,導入韓國科技概念,以e化的設備加上結合網路手機,使參觀方面能夠輕鬆自如,同時在禮品販售部中,博物館開發舊有文化商品以及實用性商品,以複製品方式販售展場內的古文物如瓷器、木器、杯盤等,另外結合文化創意開創具有韓國特色的商品,以文化行銷韓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