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9680.JPG 

希望鎮位於菲沙河的一個河道彎處,人口雖然只有四千多人,卻是國道一號公路、三號公路、五號公路的交會點。1828 至 1866 年,英國移民從英國載滿物資前來,與印第安人進行毛皮交易活動。後來在附近的菲沙河谷發現金礦,大批的淘金客蜂擁而來,滾滾淘金客個個想懷抱黃金,一夜致富,於是將地名叫做希望鎮。

 

 

 

 金礦再多也禁不起潮水般的淘金客,沒了金礦,小鎮就逐漸沒落,大批淘金客拍屁股走人,留下來定居的鎮民改行以伐木維生。1982年,席維斯史特龍主演的電影《第一滴血》看上希望鎮做主要外景拍攝地,熱賣的影片,讓沉寂多年的小鎮聲名大噪「鹹魚翻身」。如今希望鎮的旅客服務中心(Visitor InfoCentre)的角落,電視還會不斷播放《第一滴血》的片段。

 

 

 

來到希望鎮一點也感受不到希望的氣息,這裡卻成了許多過路客休息的中繼站,所以只有加油站和餐飲服務比較完善,從溫哥華來到希望鎮有飄小雪的跡象,趕緊上完洗手間就回去車上休息,對於處在亞熱帶國家的我們,還是無法短暫適應寒冷的天氣。

  由於加拿大是個充滿野生動物的國家 在希望鎮的周圍都有大型的野生動物的木雕 一般家庭的前面也會擺放大型動物木雕

 

IMG_9664.JPG

 

 

IMG_9668.JPG

 

IMG_9672.JPG

 

 

IMG_9676.JPG

 

IMG_9677.JPG

 

 

IMG_9679.JPG

 經過一段車程,忽然聽見其他團員騷動 原來正走的公路開始飄雪了 不過領隊跟我們說 不要驚訝太快 因為後麵每天你會看下雪看到煩,果真是這樣 但又經過長途跋涉之後 發現風景又改變了 領隊正告訴我們即將抵達甘露市(非甄嬛去的甘露寺XD)眼前的景緻彷彿來到沙漠一樣 沒錯!這裡就是典型的沙漠氣候 

 IMG_9691.JPG

 

IMG_9692.JPG

 

 

 

IMG_9714.JPG

 

IMG_9725.JPG

甘露市原住民語意指「匯流處」的「Kamloops」,正是位於南北湯普遜河的交會點,小鎮連結溫哥華和洛磯山脈一帶,有「High Country」之稱,為卑詩省內陸的中心地,位於交通與交易要衝。拓荒時期是印地安人與白人的毛皮交易站。而這裡全年日照時間超過2000小時,所以大部分地區呈沙漠狀,此地自古以來為原住民冬季的居住地。現在則是可從事各種戶外活動,十分熱門的度假勝地。

 

甘露市是溫哥華重要的交通樞紐,往東走1號公路,可前往蘇斯瓦湖公園,班芙,卡佳利;走5號公路往東北走,可前往亞伯達省的省會愛民頓,因為交通地位重要,因而帶動了旅館業的興旺,也讓本地的土產 " 花旗蔘 "的名氣愈來愈大.因此不少遊客來到甘露市,都會選擇一些花旗蔘來當伴手禮。卑詩省的甘露市是北美最大的花旗參產地,距離甘露市市區大約10分鐘車程,有一座一萬八千呎的花旗蔘產品製造工房,該廠開放給一般遊客參觀和選購產品。

 

 

IMG_9726.JPG

 

 

 

IMG_9729.JPG

 我們在這裡享用自助式的午餐 第一次吃到"中式自助餐" 菜色算是非常多,對於我們第一次吃到的人算是很新鮮 不過也有迎合老外的口味 炸物居多 但是水果蔬菜(花椰菜最多)也沒有少 領隊說 就當作止飢 不過我們卻吃的津津有味~ 

 

IMG_9730.JPG

 

 

IMG_9731.JPG

 

IMG_9733.JPG

 

IMG_9734.JPG

 

IMG_9736.JPG

IMG_9740.JPG

 比較特別的是我們發現一間專門賣槍枝的商店

 

離開甘露市之後 我們依照行程來到花旗蔘的工廠 這是必去的點 我們就跟著進去吃吃喝喝什麼都沒有買 跟團有個好處 婆媽的實力真的不容小看 我們窮上班族看了都乾瞪眼 不過這裡的花旗蔘品質真的相當不錯 價錢也很公道 所以婆媽們都買得相當開心 最後來到今天最後一個點 最後一根釘紀念碑

 

 

 

IMG_9746.JPG

1867年加拿大成立聯邦時,政府為了讓卑詩省同意於1871年加入聯邦,承諾建立一條橫跨美洲大陸、連結東部與太平洋岸的鐵路。這項艱難的工程由太平洋鐵路公司(Canadian Pacific Railway, CPR)負責,從規劃、探勘、施工到完成整整耗時十四年。1885年11月7日,從東西兩邊同時興建的鐵路在卑詩省內陸的Craigellachie接軌,當時擔任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的Donald Alexander Smith在東西施工交會處打下最後一根卯釘,象徵貫通加拿大東西兩岸的太平洋鐵路終於連接完成,這就是所謂的「最後一根釘」。※傳說Donald Alexander Smith打了第三次,才打下最後一根卯釘。

 

 

 

 

IMG_9748.JPG

全長4800公里 的太平洋鐵路,最艱難的路段當屬穿越洛磯山脈的路段,群山連綿、高峰林立,地勢險惡,加上高緯度的酷寒天氣,讓不少工人葬身於此,當年修築太平洋鐵路的17000名華工,有4000多人葬身此地,每一公里的鐵路下,就有一個華工的屍骨。這些修路無名英雄的遭遇,豈止「心酸」能形容?

 

1985年,加拿大政府在這裡修建一座紀念碑,

紀念100年前,這條連貫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鐵路,讓加拿大的10個省2個地區成爲一個完整的聯邦國家,令人扼腕的是碑文上沒有提及修路的最大推手--華工。太平洋鐵路沿線有許多城鎮、山峰、河谷都以當時修建鐵路的功臣命名,其中也沒有任何和華人有關的名字。唯一留存的是鐵路沿線的中國人墓地和1892年一位無名詩人的詩句—

漂泊者終於被他的同伴放在此安息
沒刻下一行字也未見灑一滴淚

十字架上也只有簡單的一段文字「爲修路而死」!

 

 

 

 

 

IMG_9754.JPG

 

 

 

IMG_9760.JPG 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